【英文长推】表象之下的 ICM:去中心化融资的秩序与失序
Chainfeeds 导读:
一种全新的叙事正悄然成型:喧闹、迅速、充满投机。它被称为「互联网资本市场」(Internet Capital Markets,简称 ICM)。在不同人眼中,它或许是加密世界最令人振奋的进化,也可能是最具破坏性的干扰。
文章来源:
https://x.com/AlwaysBeenChoze/status/1922673505763737894
文章作者:
Choze
观点:
Choze:所谓 Internet Capital Markets(ICM),是指一种无需许可的加密市场,创作者和开发者可以直接通过社交平台(如 X)发起代币,用社区资金来替代传统融资。构建者发布创意,公众通过代币认购表达支持,交易量增长、手续费累积、构建者获得收益。如果市场「相信」这个创意,代币就「起飞」;反之则迅速归零。像 Launchcoin 和 Believe 等平台推动了这一趋势的扩散:任何人只需在 X 上发推,写上「$TICKER + 名称」,就能即时生成一个代币及其自动定价曲线和初始流动性池,构建者从中获得 50% 的交易手续费。平台的设计让创意可立即变现,让炒作成为增长杠杆,也让构建者在尚未有产品落地前就获得资金支持。 大部分 ICM 代币在上线时并没有产品可用,也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需求,仅靠社区共识与情绪驱动涨跌,极易沦为无基本面的博傻游戏。许多投资者也并不掩饰这一点:他们不是为了支持构建者,而是希望赚一波短期收益。这让「构建者」和「套利者」的身份边界变得模糊。一个项目甚至还没写出代码,就能依靠交易量拿到手续费,而是否继续构建、是否实现产品、是否长期对社区负责,则完全缺乏约束机制。在法律上,这些代币既不是股权,也没有治理功能,用户既不拥有公司,也无法对其问责。这种「先发币后建产品」的模式,如果没有清晰的产品落地路径,就容易沦为另一场打着生产力外衣的庞氏泡沫。 当前的 ICM 生态存在两个分裂版本:一边是理想主义者所描绘的「链上 IPO」愿景 —— 去中心化、可编程、全天候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,让互联网原生公司可直接面向全球用户融资;另一边则是现实主义者所看到的 —— 一个高速发币、高速归零、缺乏监督的短期投机乐园。这两种叙事正在现实中并存,也在彼此拉扯。关键是:哪一类构建者最终定义了 ICM 的长期形态?当前以 Believe 为代表的工具平台的确提供了基础设施能力,但工具不能赋予项目意义。如果代币发行仅是「发帖 + 挂池子 + 拿手续费」,那么 ICM 的未来就不会是链上纳斯达克,而是链上抖音商城。要让 ICM 真正突破炒作周期、走向制度性创新,需要几个方向的建设:1)更具长期视野的团队,持续交付产品并留住用户;2)更可信的指标工具,从交易量转向用户活跃度与留存;3)温和引导的合规路径,使得代币具备法律基础上的价值返回能力;4)最重要的是,讲故事的边界要被清晰定义 —— 不是每一个代币都能代表「资本市场」,否则这个词将失去叙事张力。【原文为英文】
内容来源免责声明: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,与本平台无关。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。
你也可能喜欢
CROSSUSDT 现已上线合约交易和交易BOT
BULLAUSDT 现已上线合约交易和交易BOT
BGB 持币者盛夏豪礼季重磅来袭!交易10BGB即可瓜分$10,000U大奖!

Bitget 现货杠杆新增 ICNT/USDT!
加密货币价格
更多








